师德师风

不忘初心三十五载,牢记使命建设边疆 ——记内蒙古医科大学原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刘其端教授

来源: 日期:2019-10-29 阅读:

刘其端教授,字式谭(1906-1990),河北省南宫县人。1931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,1940年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,后留在北平大学医学院任教。刘其端教授早年从事人体解剖学、组织学教学,是我国早期的解剖学者,曾任北平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和教授。1956年奉调支边来内蒙古医学院并筹组人体解剖学教研室。历任内蒙古医学院教授、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、基础医学部主任、医疗系主任,是我校建校元老之一。

刘其端教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,在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地上,用执着和奉献的精神,开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。在一穷二白中,亲自到无主荒坟中采集教学用的骨骼标本,组织教师编写实用讲义,用毕生所学和孜孜不倦把医疗卫生知识传授给草原儿女。在生命垂危之际,为边疆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不懈不止,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母校,作为教学标本,鞠躬尽瘁,死而不已。作为第一批建校工作者,他把毕生的光和热奉献予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发展上,把全部的精力与热忱奉献予学校的解剖教学和科研发展。

刘其端教授长期从事解剖教学和研究工作,编有《人体系统解剖》、《人体解剖学》、《局部系统解剖实习指导》、《解剖学报》等。刘教授在1960年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、自治区文教先进单位代表并被特邀参加了全国文教群英大会,屡受表彰。刘其端教授曾先后被聘任为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特约编审,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、常委,中国解剖学会理事及中国解剖学会内蒙古分会理事长,内蒙古自治区科协委员等职。

内蒙古医科大学师生创作了原创话剧《生命之歌》,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、奉献边疆的精神谱写成一壮美的赞歌,献给鞠躬尽瘁、死而不已的先贤功勋,献给后世的医学学子,凝练了内医大精神,继承了内医大传统,升华了内医大形象,提升了每一个内医大人的品格,增强了每一代内医大人的使命和担当。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,将在内医大的历史和未来中,永世传唱。